1.接觸病患前洗手
2.核對醫囑,準備所需用物、注射溶液,檢視溶液瓶有無裂痕、沉澱物、變色及是否真空。如有上述情形,
應 予棄置不用,無菌衛材有效日期、包裝完整。
3.正確核對病人姓名、床號
4.協助臥位舒適並露出注射部位。
5.核對醫囑、投藥記錄單(含藥名、劑量、用法、途徑、時間)。
6.以酒精棉球擦拭溶液之瓶塞再插入IV Set並排氣。
7.檢視IV Set內有無空氣、並以彩虹貼紙標示有效日期。
8.止血帶綁於注射部位上方10-20㎝處。
9.先以優碘酒精棉枝消毒注射部位,待乾
後,再以75﹪酒精棉枝消毒(由內往外環狀3~5公分)注射部位一次。
10.以無菌技術執行靜脈注射。一手緊繃注射部位之皮膚,另一手取IC needle
針頭斜面朝上,以15-30度角穿刺皮膚,
刺入後持針角度改為15-20度,針頭進
入血管1/2-2/3。
11.回血後,抽出少許硬針再將軟針完全
推入血管,手指壓住注射部位前端血
管,抽出硬針棄置於針頭收集筒內。
單手打開注射端蓋子,迅速接上IV
Set。
12.接妥後,調整溶液滴數。
13.注射部位貼上op site以膠布貼妥,露出注射部位。(觀察注射部位有無腫脹)
14.注射部位旁貼上彩虹貼紙標示到期
日。
15.協助病患臥位舒適,並整理單位。
16.用物歸位及尖銳、感染性垃圾正確分
類。
17.提供病患、家屬正確衛教。
18.接觸病患後洗手。
11.27.2007
護理資訊期中作業
經國健康暨管理學院護理系
護理資訊系統期中報告
護理技術專案—靜脈注射技術計劃
職護三忠
學生:歐玉慧 學號:9634010005
學生:蕭瑩合 學號:9634010032
學生:黃如芳 學號:9634010022
指導老師:孫秉良博士
中華民國96年11月24日
目錄
一、研究方法... 3
二、文獻回顧... 4
三、工作計畫:... 4
四、具體成果:... 5
五、參考文獻... 7
* 題目:靜脈注射技術標準流程介紹
一、研究方法
討論及確定題目
分配工作
收集資料
建立文獻內容
計畫拍攝內容
整理定案
建立影片
成果評估
完成書面資料
影片修改編輯
整理定案
二、文獻回顧
回顧IV治療用具的起源,我們發現在17世紀Christopher Wren爵士就已採用羽毛管、動物的靜脈和膀胱進行治療。Wren爵士的粗糙器具,後來被金屬針,橡皮管、金屬管、玻璃容器取代,一直沿用到19世紀。導管最初設計都是重覆使用的,需要清洗和消毒,以便再次使用,由於金屬針在消毒後須磨尖再次使用,易造成滲漏(Infiltration)的問題。1945年發明塑料管,為解決此一問題,開展一扇窗,但塑料管需要細小的尖端或連接針頭才能帶入靜脈內,一直到1950年,Gautier和Maasa發明了Rochester導管才真正解決了這個問題,Rochester導管在鐵針外面套上塑化管降低了滲漏的發生,此發明帶來外周靜脈導管( PIV)的革命,如今幾乎所有周邊靜脈輸液治療都是使用此類型的導管。
靜脈輸液治療是行之已久,普遍且重要的治療項目之一,然而在臨床上因周邊靜脈輸液問題而引發的醫療糾紛卻依然層出不窮。護理人員法的業務包含在醫師指示下執行醫療輔助行為(全國法規資料庫,2002,6月12日)現況多所醫療機構已將執行週邊靜脈靜脈輸液納為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因此,在一般民眾的知識水準普遍提高,病人安全及醫療品質嚴格被要求下,護理人員對於靜脈注射治療應更小心執行且宜不斷地更新相關新資訊,已因應時勢環境環境的需求。
三、工作計畫:
Ø 確定題目【9/25~9/30】
Ø 討論及確定護理技術的內容流程及所需拍攝的內容【10/03~10/14】
Ø 開始製作及拍攝技術內容【10/15~10/28】
Ø 修定組合技術內容及定義內容【10/29~11/11】
Ø 確定及修定完成【11/12~11/25】
Ø 繳交作業【12/02】
四、具體成果:
-數位護理資訊影片 〈製作中〉
-專案報告—靜脈注射技術
指導老師:孫秉良 老師
拍攝地點:署立基隆醫院內科病房
拍攝日期:96.11.20
拍攝成員:歐玉慧、蕭瑩合
示範者:歐玉慧
拍攝者:蕭瑩合
旁白:黃如芳
技術準備用具:
注射溶液、IV Set、靜脈留置針(20G~24G)
op site、無菌棉籤、優碘酒精、75%酒精、針頭收集筒
T- connet、酒精棉片、止血帶、膠布
彩虹標籤、點滴架(視需要)
拍攝準備工具:
照相機一台〈靜態拍攝〉
攝影機一台〈動態拍攝〉
腳架一個
1.目的:由靜脈輸液、給藥、輸血或其他營養輸液。
進行靜脈給藥、提供同仁技術學習之觀摩,更能加深同仁之
學習成效
2.用物設備:注射溶液、IV Set、靜脈留置針(20G~24G)op site、無菌
棉籤、優碘酒精、75%酒精、針頭收集筒、T- connet、酒
精棉片、止血帶、膠布、彩虹標籤、投藥記錄單、點滴架(視需要)
3..技術資源:利用攝影機攝影,Windows movie makers軟體進行剪
接。
利用Windows movie makers進行視訊剪接、音樂導入
及特效製作影片剪接作品影片剪接作品
4.拍攝步驟及流程:
步驟
要點與原則
1.接觸病患前洗手
依洗手技術作業指導書執行
2.核對醫囑,準備所需用物、注射溶液,檢視溶液瓶有無裂痕、沉澱物、變色及是否真空。如有上述情形,應予棄置不用,無菌衛材有效日期、包裝完整。
準備注射相關用物
3.正確核對病人姓名、床號
依病人辨識作業指導書。
4.協助臥位舒適並露出注射部位。
避免骨突或關節處,有炎症反應、或同一條血管上段已損傷注射部位。
5.核對醫囑、投藥記錄單(含藥名、劑量、用法、途徑、時間)。
6.以酒精棉球擦拭溶液之瓶塞再插入IV Set並排氣。
嚴守無菌技術
7.檢視IV Set內有無空氣、並以彩虹貼紙標示有效日期。
有效日期三日
8.止血帶綁於注射部位上方10-20㎝處。
請病人握拳
9.先以優碘酒精棉枝消毒注射部位,待乾
後,再以75﹪酒精棉枝消毒(由內往外環狀3~5公分)注射部位一次。
嚴守無菌技術,注意勿來回擦拭,以免污染
10.以無菌技術執行靜脈注射。一手緊繃注射部位之皮膚,另一手取IC needle
針頭斜面朝上,以15-30度角穿刺皮膚,
刺入後持針角度改為15-20度,針頭進
入血管1/2-2/3。
刺入皮膚時可請病人深呼吸
11.回血後,抽出少許硬針再將軟針完全
推入血管,手指壓住注射部位前端血
管,抽出硬針棄置於針頭收集筒內。
單手打開注射端蓋子,迅速接上IV
Set。
評估留置針是否在血管內
12.接妥後,調整溶液滴數。
計算溶液滴數
13.注射部位貼上op site以膠布貼妥,露出注射部位。(觀察注射部位有無腫脹)
露出注射部位,勿將輸液管完全蓋住,以便觀察。
當有管路鬆脫、污染、或敷料潮濕時應立即更換
彩虹貼紙標示有效日期
14.注射部位旁貼上彩虹貼紙標示到期
日。
15.協助病患臥位舒適,並整理單位。
16.用物歸位及尖銳、感染性垃圾正確分
類。
17.提供病患、家屬正確衛教。
18.接觸病患後洗手。
4.價值:提供同仁技術學習之觀摩,更能加深同仁之學習成效
五、參考文獻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2,6月12日)・護理人員法・2005年8月4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0070005
陳元香等編。基本護理技術手冊:靜脈給液法。台北華杏出版社。1990:71-4。
陳月枝等編。台大護理技術手冊:靜脈注射法。台北華杏出版社。1997:251-5
Ayliffe GAT, Lowbury EJL, Geddes AM, et al.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Ayliffe GAT, Lowbury EJL, Geddes AM, Williams JD, ed.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in Wards. I: Ward Procedures and Dressing Techniques. British Library 1988:126-8.
Maki DG, Ringer M. Evaluation of dressing regimens for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with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Gauze, a transparent polyurethane dressing, and an iodophor-transparent dressing. JAMA 1987;258:2396-403.
Maki DG, Band J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yantibiotic and iodophor ointments in prevention of 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Am J Med 1981;70:739-44.CDC.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MMWR
護理資訊系統期中報告
護理技術專案—靜脈注射技術計劃
職護三忠
學生:歐玉慧 學號:9634010005
學生:蕭瑩合 學號:9634010032
學生:黃如芳 學號:9634010022
指導老師:孫秉良博士
中華民國96年11月24日
目錄
一、研究方法... 3
二、文獻回顧... 4
三、工作計畫:... 4
四、具體成果:... 5
五、參考文獻... 7
* 題目:靜脈注射技術標準流程介紹
一、研究方法
討論及確定題目
分配工作
收集資料
建立文獻內容
計畫拍攝內容
整理定案
建立影片
成果評估
完成書面資料
影片修改編輯
整理定案
二、文獻回顧
回顧IV治療用具的起源,我們發現在17世紀Christopher Wren爵士就已採用羽毛管、動物的靜脈和膀胱進行治療。Wren爵士的粗糙器具,後來被金屬針,橡皮管、金屬管、玻璃容器取代,一直沿用到19世紀。導管最初設計都是重覆使用的,需要清洗和消毒,以便再次使用,由於金屬針在消毒後須磨尖再次使用,易造成滲漏(Infiltration)的問題。1945年發明塑料管,為解決此一問題,開展一扇窗,但塑料管需要細小的尖端或連接針頭才能帶入靜脈內,一直到1950年,Gautier和Maasa發明了Rochester導管才真正解決了這個問題,Rochester導管在鐵針外面套上塑化管降低了滲漏的發生,此發明帶來外周靜脈導管( PIV)的革命,如今幾乎所有周邊靜脈輸液治療都是使用此類型的導管。
靜脈輸液治療是行之已久,普遍且重要的治療項目之一,然而在臨床上因周邊靜脈輸液問題而引發的醫療糾紛卻依然層出不窮。護理人員法的業務包含在醫師指示下執行醫療輔助行為(全國法規資料庫,2002,6月12日)現況多所醫療機構已將執行週邊靜脈靜脈輸液納為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因此,在一般民眾的知識水準普遍提高,病人安全及醫療品質嚴格被要求下,護理人員對於靜脈注射治療應更小心執行且宜不斷地更新相關新資訊,已因應時勢環境環境的需求。
三、工作計畫:
Ø 確定題目【9/25~9/30】
Ø 討論及確定護理技術的內容流程及所需拍攝的內容【10/03~10/14】
Ø 開始製作及拍攝技術內容【10/15~10/28】
Ø 修定組合技術內容及定義內容【10/29~11/11】
Ø 確定及修定完成【11/12~11/25】
Ø 繳交作業【12/02】
四、具體成果:
-數位護理資訊影片 〈製作中〉
-專案報告—靜脈注射技術
指導老師:孫秉良 老師
拍攝地點:署立基隆醫院內科病房
拍攝日期:96.11.20
拍攝成員:歐玉慧、蕭瑩合
示範者:歐玉慧
拍攝者:蕭瑩合
旁白:黃如芳
技術準備用具:
注射溶液、IV Set、靜脈留置針(20G~24G)
op site、無菌棉籤、優碘酒精、75%酒精、針頭收集筒
T- connet、酒精棉片、止血帶、膠布
彩虹標籤、點滴架(視需要)
拍攝準備工具:
照相機一台〈靜態拍攝〉
攝影機一台〈動態拍攝〉
腳架一個
1.目的:由靜脈輸液、給藥、輸血或其他營養輸液。
進行靜脈給藥、提供同仁技術學習之觀摩,更能加深同仁之
學習成效
2.用物設備:注射溶液、IV Set、靜脈留置針(20G~24G)op site、無菌
棉籤、優碘酒精、75%酒精、針頭收集筒、T- connet、酒
精棉片、止血帶、膠布、彩虹標籤、投藥記錄單、點滴架(視需要)
3..技術資源:利用攝影機攝影,Windows movie makers軟體進行剪
接。
利用Windows movie makers進行視訊剪接、音樂導入
及特效製作影片剪接作品影片剪接作品
4.拍攝步驟及流程:
步驟
要點與原則
1.接觸病患前洗手
依洗手技術作業指導書執行
2.核對醫囑,準備所需用物、注射溶液,檢視溶液瓶有無裂痕、沉澱物、變色及是否真空。如有上述情形,應予棄置不用,無菌衛材有效日期、包裝完整。
準備注射相關用物
3.正確核對病人姓名、床號
依病人辨識作業指導書。
4.協助臥位舒適並露出注射部位。
避免骨突或關節處,有炎症反應、或同一條血管上段已損傷注射部位。
5.核對醫囑、投藥記錄單(含藥名、劑量、用法、途徑、時間)。
6.以酒精棉球擦拭溶液之瓶塞再插入IV Set並排氣。
嚴守無菌技術
7.檢視IV Set內有無空氣、並以彩虹貼紙標示有效日期。
有效日期三日
8.止血帶綁於注射部位上方10-20㎝處。
請病人握拳
9.先以優碘酒精棉枝消毒注射部位,待乾
後,再以75﹪酒精棉枝消毒(由內往外環狀3~5公分)注射部位一次。
嚴守無菌技術,注意勿來回擦拭,以免污染
10.以無菌技術執行靜脈注射。一手緊繃注射部位之皮膚,另一手取IC needle
針頭斜面朝上,以15-30度角穿刺皮膚,
刺入後持針角度改為15-20度,針頭進
入血管1/2-2/3。
刺入皮膚時可請病人深呼吸
11.回血後,抽出少許硬針再將軟針完全
推入血管,手指壓住注射部位前端血
管,抽出硬針棄置於針頭收集筒內。
單手打開注射端蓋子,迅速接上IV
Set。
評估留置針是否在血管內
12.接妥後,調整溶液滴數。
計算溶液滴數
13.注射部位貼上op site以膠布貼妥,露出注射部位。(觀察注射部位有無腫脹)
露出注射部位,勿將輸液管完全蓋住,以便觀察。
當有管路鬆脫、污染、或敷料潮濕時應立即更換
彩虹貼紙標示有效日期
14.注射部位旁貼上彩虹貼紙標示到期
日。
15.協助病患臥位舒適,並整理單位。
16.用物歸位及尖銳、感染性垃圾正確分
類。
17.提供病患、家屬正確衛教。
18.接觸病患後洗手。
4.價值:提供同仁技術學習之觀摩,更能加深同仁之學習成效
五、參考文獻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2,6月12日)・護理人員法・2005年8月4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0070005
陳元香等編。基本護理技術手冊:靜脈給液法。台北華杏出版社。1990:71-4。
陳月枝等編。台大護理技術手冊:靜脈注射法。台北華杏出版社。1997:251-5
Ayliffe GAT, Lowbury EJL, Geddes AM, et al.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Ayliffe GAT, Lowbury EJL, Geddes AM, Williams JD, ed.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in Wards. I: Ward Procedures and Dressing Techniques. British Library 1988:126-8.
Maki DG, Ringer M. Evaluation of dressing regimens for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with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Gauze, a transparent polyurethane dressing, and an iodophor-transparent dressing. JAMA 1987;258:2396-403.
Maki DG, Band J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yantibiotic and iodophor ointments in prevention of 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Am J Med 1981;70:739-44.CDC.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MMWR
訂閱:
文章 (Atom)